更新时间:2023-11-23 05:36点击:
8月24、25日两天,第三届自梳女七夕文化节在顺德区均安镇沙头古村举行。此次文化节以“穿越古村,礼韵七夕”为主题,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重现摆七夕的热闹情景为主线,融合汉服文化、摆七夕习俗、妈姐菜美食文化、本土文创等元素,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和宣传自梳女文化精神以及沙头社区独特的古村魅力。
第三届自梳女七夕文化节昨晚举行亮灯仪式。
自梳女俗称“姑婆”,即不嫁的女子,是珠三角地区独有的特殊群体。据记载,顺德自梳女的形成始于清末,盛于民初。
当时,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收入可观,经济独立,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在婆家受气,地位低微,这些女工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后,不甘受此束缚,情愿终身不嫁。于是,选定良辰吉日由亲人或好友梳起发髻表示终身不嫁,俗称“梳起”。目前,最后一代自梳女已为数不多,且均已届垂暮之年。
为了持续呵护自梳女文化,均安镇从2018年起,将每年的七夕乞巧节设为自梳女文化日,将其打造成为持续性的民俗活动;并通过手工折纸、“冰玉留声”自梳女文化保育主题故事会等形式,传承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自梳女文化。
摆七夕,品妈姐菜,体验传统自梳女文化“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唐朝诗人王建曾这么形容乞巧节忙碌的盛况。以往七夕乞巧,是冰玉堂的姑太们一年中最大的节日。七月初六晚上11点后,姑太们都会一起“拜七姐”,在祭品制作中展示自身的好手艺、祈求过上好生活。
为重燃自梳女自强不息的精神,均安在七夕期间举行第了三届自梳女七夕文化节,“摆七姐”等本土七夕传统活动在沙头社区再现。活动还包括汉服展示、拜七夕仪式、礼韵七夕大舞台、乡村文创市集等。
以自梳女形象设计的创意产品
当晚,均安还举办了“均安妈姐菜”学术成果发布会暨“妈姐菜推广店”颁奖仪式。经过前期在环境卫生、服务规范、文化体现、出品水准等方面的评审,均安10家餐饮单位获得“妈姐菜推广店”称号,进一步弘扬妈姐菜美食文化,推动均安餐饮业升级发展,促进均安美食和旅游消费。
均安镇副镇长劳国明劳国明表示,将以自梳女七夕文化节活动为契机,不断打造文化精品,塑造文化品牌,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积极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胡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