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08 22:35点击:
3月15日晚,2021年央视3·15晚会如期而至。据报道,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猎聘等招聘平台的企业用户可未经简历主同意,付钱下载简历。对此,专家表示,招聘平台完全没有尽到信息安全保障义务。
近年来,网上出售简历的信息比比皆是。央视记者调查发现,招聘平台的经营模式或是简历泄露的源头。
通常情况下,智联招聘上的企业用户只能查看求职者的学历、工作经历等信息,而姓名、电话、邮箱地址等关键信息处于隐藏状态。
若企业用户想下载求职者的简历,则需花钱购买。根据简历主的学历、工作经验、薪资水平等条件,简历的下载价格被分为40元、60元和100元三个等级。
“校园简历是40元一份,白领简历60元一份,金领简历100元钱一份。金领简历是985、211本硕连读,在行业内有5到10年经验的,年薪在30万元以上的高端简历。”智联招聘客户顾问表示。
购买简历后,企业用户就能看到上述处于隐藏状态的姓名、电话、邮箱等信息。
对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政学院教授蒋洁表示,招聘平台类似线下求职中介。在对C端用户(求职者)近乎免费的情况下,往往会对B端(企业用户)收取高额会费。事实上,招聘平台性质上更多是为招聘企业服务的营利机构。
她认为,如果平台针对企业及其发布的招聘广告尽到严格地审查义务和个人信息安全保障义务,要求企业用户在合理范围内付费查看详细的简历信息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但企业用户只能看到针对自身发布岗位投递过来的简历信息(此情况视为用户同意向用人单位公开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执行主任吴沈括也认为,在求职者主动提交个人简历,希望通过平台扩大就业岗位匹配机会的场景下,企业用户花钱购买简历的业务本身很难说具有天然的非法性和不合理性,整体上,该业务和求职者在提交个人简历时所给予的一般授权同意是契合的。
然而事实上,只要肯花钱,无须简历主同意,企业用户就能无限制地下载简历,查看其中的信息。“这完全没有尽到信息安全保障义务!”蒋洁强调。
值得注意的是,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猎聘网都存在这种情况。
《民法典》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应当经过自然人的同意。而简历包含了姓名、电话、人脸等个人信息甚至个人敏感信息,必须经过求职者的授权同意,平台才有权处理其个人信息。
“这种操作方式存在严重的问题,是对用户意志和权益的明显侵害。”吴沈括强调,在用户已经有明确的行业选择、甚至单位选择的情形当中,这种跨行业跨单位的操作是不合法的。
文/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 尤一炜